在所謂的抽象繪畫中,最終型態是「非具象」的面貌,也就是說那些變體的、或圖像解構的圖畫,是不屬於抽象畫範的疇。其嚴格的依據又常能從符號文本中審視:讓線條回歸線條、顏色回歸顏色、顏料回歸顏料;沒有過多的象徵延伸或意指,而是純粹的「視覺隱喻」(Visual Metaphor)。反觀這張由藝術家顏雲連所繪的〈抽象畫〉,畫面中的銅黃色底是由金箔所構成,這個特殊的繪畫材質時常見於膠彩畫和西方宗教畫中,它具有的反射光特質,使眼睛所接受的是強烈的主動性感受。金屬性的光感和黑色線條後退的內縮性,造成視覺運動上對比的張力,帶動了思緒冥想的氛圍。而那些粗細變化的黑色筆勢,透露了與西方不同的時空背景,就如同許多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,在中國書法藝術中,找到另一種繪畫抽象的詮釋方式。 出處: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。